10月14日下午,伴随着俄罗斯经典歌曲《小路》的手风琴演奏声,曾经参与过汕头牛田洋围海造田的老兵及众多50后、60后相聚广州图书馆八楼多元文化馆,与退休馆员和读者一起,参观广州图书馆与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故居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建党100周年 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题展览,在重温经典的同时聆听新中国开国将军的英雄故事。
活动中,广州图书馆的青年党员代表作为“红色领读人”,带领一众长者共同参观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平图片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语版等馆藏珍品,用导赏的形式重温这本红色经典。此后,著名军旅作家吴东峰借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话题,讲述新中国开国将军“百炼成钢的生命奇迹”,并与《广州文艺》编辑部副主任杨希展开对谈,共同探讨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
此次“重读经典,重阳关爱”活动是广州图书馆“建党100周年 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系列活动之一。
中国读者致奥斯特洛夫斯基故居博物馆信件首现广州
活动中,广州图书馆的青年党员代表作为“红色领读人”,带领大家共同参观了“建党100周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题展览,从一张张旧照片和泛黄信纸的背后,了解“保尔热”在新中国时期的巨大影响,重拾峥嵘岁月最激荡人心的“钢铁”意志。
本次展览素材主要来自莫斯科、索契和新罗西斯克三地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故居博物馆,除了展出反映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平事迹的多组图片,故居博物馆还提供了其所珍藏的大量与中国相关的馆藏(电子版),包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文译者资料及从中国各地区寄至俄罗斯的读者信和照片等等,相关资料均为首次在中国展出。
此外,展览还同步展出了广州图书馆收藏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语版珍藏图书、上世纪50-80年代作品相关话剧剧本、小说改写本、连环画等衍生品。
此次展览的展板上均附有中俄双语线上导赏二维码,观众可扫码收听。
军旅作家吴东峰讲述开国将军如何“百炼成钢”
在“建党100周年 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展览现场,著名军旅作家吴东峰首先阐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对中俄几代人,乃至对新中国开国将军们的深刻影响。吴东峰曾任新华社军事记者,并面对面采访过萧克、王震、许世友等将军,长期创作反映共产党将领战斗经历的报告文学作品,吴东峰表示,看过此书的将帅们不在少数,粟裕将军就曾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此书专门题词“炼成钢铁如保尔 莫做浮草似罗亭”。如同书中的主人公保尔一样,这些将帅们也经历了战火淬炼,在斗争和艰苦的考验当中锻炼出了百折不挠的“钢铁精神”。
在讲座中,吴东峰从“战伤”角度切入,细数他所知道的开国将军们的英雄事迹,带领大家共同走进英雄的跌宕人生,并表达了他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
重阳节重温革命情怀
时值重阳佳节,本次活动还专门邀请了部分长者群体参与,包括广州图书馆的退休馆员代表,以及来自广州市荔湾区音乐家协会音乐爱好者委员会的会员代表等,他们之中大多是50后、60后,还有一位时值耋耄之年的老兵代表“雷老”。雷老于1962年参军,曾经历过汕头牛田洋围海造田那段艰辛的火红岁月。在活动现场,一众长者看展览、听故事,重温“老一辈”的革命情怀,畅谈他们对《钢铁》一书的感悟和对革命年代的回忆,来自荔湾音协的会员代表更以一曲俄罗斯经典歌曲《小路》的手风琴演奏为现场营造浓浓的时代氛围。
温馨提示:
“建党100周年 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系列活动分为广州站和佛山站,将先后在广州图书馆和佛山市图书馆举办。相关展览在广州站(广州图书馆)展出时间为10月11日-11月8日,并将于10月30日及11月6日面向公众开放两个场次的预约讲解服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查询预约。佛山站(佛山市图书馆)展期拟定于2021年12月17日-2022年1月5日,具体展览信息可关注佛山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获取。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珺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珺
通讯员 曾茜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珺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