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读新课标,研讨新教材,研究新方向,探索信息科技课程初小衔接,提升学科教研基地成员专业素养,发挥教研基地示范辐射引领作用,2022年5月31日,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在中山纪念中学举办中山市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研训暨广东省基础教育小学信息技术(中山)教研基地人工智能主题教研活动。
出席活动现场的有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广东省特级教师、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中山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基地项目负责人陈明宏老师,中山纪念中学信息技术正高级教师喻文喜老师,广东省特级教师、中山纪念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宋新波老师,中学信息技术高级老师、中山纪念中学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葛焱老师,及教研基地成员、中山纪念中学、东区信息技术中心教研组、中山市华侨中学等信息技术教师等40余人。本次活动包括公开课展示、专题讲座和主题研讨三个部分,采用现场观摩和线上直播两种方式同时进行,中山市中小学全体信息技术教师300余人进行线上观摩。
首先是中山纪念中学的匡成佳老师执教主题为《智识庐山真面目》的人工智能应用及其影响的课程。匡老师通过猜字谜的游戏,激发学生探究人脸识别原理的兴趣,着眼校园生活带领学生体验人脸识别应用场景,借助物理学科人眼成像光路图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呈现图像的机制,推导数学学科欧氏距离公式帮助学生探究人脸识别原理,让学生感受数据、算法、算力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支撑作用。最后匡老师鼓励学生辩证地讨论人工智能的影响,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引领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树立为科技强国而奋斗终身的学习意识。
接着,东区松苑中学的杨安琪老师为学生带来了主题为《大数据的应用与影响》的课程。杨老师首先邀请学生上台体验“人机博弈”游戏,又结合连线游戏让学生认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再运用心率手环和健身操、制作词云图等体验案例,发动学生进行真实性学习,让学生在课上身临其境地体验到数据的产生、记录、处理的过程,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课堂的最后,杨老师又引导学生认识到大数据的两面性,让学生明白在大数据时代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
然后是中山市华侨中学任懿娜老师开展题为《面向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课程构建与实施的思考》的专题讲座。任老师从“课程背景”、“教材结构”、“课程实施建议及思考”三个方面,站位核心素养对新教材人工智能课程实施给出相关建议。任老师从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出发,明确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课程性质;再从课程内容角度介绍人工智能的课程架构和内容要求,对标核心素养,以具体活动落实课程相关要求;在教学建议方面,以“人工智能围棋程序绝艺”、“人工智能诗歌写作系统”等为例,通过对常见人工智能应用的分类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同实现方式,认识各种实现方式的计算过程,了解其适用的场景。最后,任老师提出“如何做教育的内行人、技术的内行人”的问题,引起老师们对新课标新教材的深入思考。
最后是专家点评环节。中山纪念中学正高级教师喻文喜老师对两节公开课进行点评。喻老师指出教师要做有心人,在情境导入时要善于借助学生身边的例子,也鼓励老师们要勇于尝试在课堂上组织丰富的体验活动,全面促进学生发展。陈明宏老师也对两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点评,陈老师指出智识庐山真面目这节课上,匡老师从数学、物理学科知识出发,深入浅出地推导欧氏距离公式,有较强逻辑性,注重计算思维的培养。在大数据的应用与影响这节课上,杨老师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创。最后,陈老师鼓励年轻教师多研读新课标,聚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本次研讨活动,让中山市全体信息教师对新课标的编写理念、核心素养的贯彻落实和人工智能课程的组织实施有了深刻的认识,研课标、读教材、多教研,是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三大法宝,省教研基地和名师工作室也将继续深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用实际行动促进中山市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及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