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坪工程

首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将于11月3日在上海举行

日期:2021-10-28 19:36:31

10月26日,在2021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张为介绍了本届论坛筹备进展等相关情况。首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以“开放包容,创新变革,合作共赢——面向未来的国际航运业发展与重构”为主题,将于11月3日—5日在虹口区北外滩举行。张为表示,通过“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这样顶级的国际航运交流平台,向世界推介“上海航运”服务品牌、发出“上海声音”,以便更好融入国际航运治理体系。将“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打造成为全球航运领域重大问题的交流平台、国际航运业治理规则和规范的孵化平台、中国和国际重大航运政策的发布平台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展示平台。

微信图片_20211026103045.jpg

“2021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部共同主办。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董爱华介绍,这次论坛上,国际航运、航空相关组织、国家交通管理部门、知名企业代表和业界专家学者等将围绕新形势下航运业的发展,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集合全球力量和智慧,为行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论坛由开幕式、1个主论坛、2个平行论坛和5个专题论坛构成。其中,主论坛将邀请交通运输部、上海市分管领导,联合国以及国际海事、民航相关组织负责人、知名经济学家进行主题演讲。两个平行论坛即“国际海运论坛”和“国际航空论坛”,将围绕“全球经贸变局下:航运之变及应对” “全球航空业可持续发展之道”两个主题,邀请航运业界及产业链各方专家和代表交流探讨、分享思路、凝聚共识。

董爱华介绍,除了主论坛和航运、航空两个分论坛以外,还专门设置了五个专题论坛,分别为绿色与低碳,安全与合作,司法与仲裁、数字与智能、金融与保险。

据介绍,本届论坛将邀请国际组织、政府、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和机构的代表参加,外籍嘉宾比例约为三分之一,目前基本都已确认出席。由于疫情原因,论坛将采用视频方式与境外嘉宾交流,线上线下同屏联动。

北斗系统正式纳入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

航运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通国际的重要桥梁,承担了中国95%以上的国际贸易运输,是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产业,也是支撑我国全方位、全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领域。在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易继勇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航运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是船队、港口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到2020年底,我国海运船队控制运力规模达到3.1亿载重吨,居世界第二位。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经营船舶运力规模分别已经达到全球综合类航运企业第一位和第二位。我国已成全球海运连接度最高的国家,海运服务网络联通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港口。港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20年,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分别占8席、7席。

二是航运竞争力明显增强。国际海运业实现全面对外开放,依托自贸港、自贸区开展了一系列航运制度和政策创新并向全国复制推广,运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航运交易、航运金融保险、海事仲裁、航运和法律信息服务等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航运“软实力”不断增强。2020年在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首次跻身世界排名前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升。大连、天津、厦门等区域性航运中心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三是科技创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北斗系统正式纳入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成为继美国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后第三个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海上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现自主集成创新的重大突破。港口机械、海上大深度饱和潜水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交通装备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至2020年,累计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9个,在建7个,涌现了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引领世界智慧港口新潮流。

四是绿色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水水中转、江海直达运输,推动集装箱和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由公路向铁路和水运转移。2020年,港口集装箱完成铁水联运量687万标箱(TEU),“十三五”期年均增长23%。加快船舶排放控制区建设,开展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干散货码头粉尘专项治理等工作,积极推进“碧海行动”,鼓励港口和船舶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推进港口岸电建设及使用,主要港口五类重点专业化泊位岸电设施覆盖率约75%。

五是水上安全监管及救助能力持续提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水上交通领域风险管控。发布《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工作方案》,加快构建“多维感知、高效协同、智能处置、优质服务”的现代化、智能化水上交通动态管控新格局。安全应急通信覆盖水平和保障能力继续提升,船舶动态监控管理与服务更加高效。海空立体搜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水域沉船整体打捞能力和水下机械扫测作业能力全面提高。

六是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国已连续16次连任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参与国际海事合作的深度、广度得到大幅提升,在国际海事规则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贡献明显提高。2019至2020年,中国向国际海事组织(IMO)各委员会/分委会提交提案123份,年均超60份。

七是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疫情以来,修订印发了船舶船员、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严格落实高风险岗位人员疫情防控。行业高风险岗位人员疫苗接种实现应接尽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主要港口始终保持正常运转,远洋货轮昼夜穿梭,全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体现了中国担当。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庆辉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庆辉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