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坪工程

《肥梦》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生活在文学中的样子

日期:2021-10-25 21:23:22

昨日,

《肥梦》新书分享会

在北京举办,

导演、编剧李睿珺,文化评论人韩浩月

作者阿郎出席活动。

阿郎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看电影》杂志的主编、资深影评人,以小说创作者的身份参加活动还是第一次,因此《肥梦》作为阿郎的首部中篇小说集,一经出版就受到广泛关注。

0c57d147720573fa4d1893547e934c7.jpg

嘉宾韩浩月可以说是阿郎小说创作的见证者,是阿郎长篇小说的第一批读者,他们就创作方面的问题探讨了很多,但阿郎暂停了长篇的创作,转投中篇小说。韩浩月说,他很怀念阿郎早期的长篇小说,在创作青涩期的作品更能暴露创作者的内心,现在的阿郎,已经成长为成熟的小说家,《肥梦》中收录的5篇作品,让他感叹阿郎的成长如此之快。

a9a0812e-ba8f-4d80-b47d-40090e25346b.png

嘉宾李睿珺表示,在认识阿郎之前,就对阿郎的文字很熟悉。阿郎主编的《看电影》杂志他期期不落。阿郎的小说精彩又易读,故事中的一切让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人物的遭遇又让人揪心,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书中的5个故事,背景都是位于东北的富拉尔基,营造了一种富拉尔基往事的意味。

08e4c4fe757a648fcc0d1a312454e4e.jpg

李睿珺是一名西北人,没有去过富拉尔基,但在阿郎的描述下,让他有种故事就发生在身边的感觉,这是阿郎的故事中普遍性的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正是阿郎发现了生活中的广泛性、必然性,找到了讲述生活的技巧,才让自己的故事既熟悉又陌生。这种感觉让读者没有距离感,阅读起来没有障碍,画面感很强,就像在看一部电影,而不纯粹是文字。

图片1.png

阿郎也笑说很多看过小说的人以为他来自富拉尔基,虽然他的故乡离富拉尔基很近,但是他并没有去过那里,也许是这种旁观者的身份,让他在描述的时候虽然有生活参照但仍能保持理性。

ef0603515314c13f9eac833a40b30c8.jpg

提到故乡,嘉宾韩浩月关于对故乡的创作,与阿郎进行了探讨。

韩浩月表示,自己是山东郯城人,曾经一度找不到故乡写作的意义,但后来明白对故乡的记录是最有意义的,如果对于故乡的描述没有形成文字留下来,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谁会记得曾经的人和曾经的事,只有文字让故乡长久地留存于时间的长河。这也是小说的创作意义,能够让很多人知道故乡存在的意义,各色人物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

图片2.png

就像《肥梦》其中一篇《如山》里的老姨夫,这个具有时代标志性的人物,很容易唤起人们的记忆。阿郎没有直接与故乡纠缠,而是把它融在字里行间,拉开距离,这样反而增加了创作空间。阿郎在自己的故事中,都有一个回到家乡的角色,且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有一种审视的意味,这样的安排以及表现出的意味更有小说家的眼光与娴熟。

18a97fcf7f906abe59fba44e49cbb88.jpg

阿郎表示,这样的安排是因为他喜欢平静生活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波澜,模糊真实和虚幻之间的关系,更能发现自己生活的痕迹,而文字帮助他把这些经历都很好地记录了下来。李睿珺也表示,对阅读者以及创作者来说,阅读和创作过程都像是进行了一场旅行,生活则作为一面镜子,让人保持警醒,不断反思。

c7ae5b7f8d1668b50c3246d75051e43.jpg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通讯员:商晓艺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