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坪工程

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官方首度合作非遗展 “珠水同舟”10月24日见!

日期:2021-10-22 18:24:06

30余项湾区特色非遗代表性项目、100余件展品、“衣”“用”“娱”“俗”四大板块——10月24日,“珠水同舟——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展”将在广州塔首层环形展廊开幕。

此次展览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支持,广州塔旅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记者了解到,“珠水同舟——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展”是首个由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官方合作举办的非遗展,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起,得到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博物馆以及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非遗保护主管部门的积极响应。

作为“璀璨湾区之光——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组成部分,本次展览旨在促进大湾区文化交流和融合,满足大湾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凸显人文湾区文化多元、璀璨魅力的时代之光。展览以“珠水同舟”为主题,寓意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民依水而生、因水而聚、文脉相通、同舟共济。


30个项目 100多件展品 都是“好东西”


展览分为“与子同袍”“精工匠作”“粤韵悠扬”“同宗同源”四个展区,分别从衣、用、娱、俗四个板块呈现湾区人民的美好生活。展线设计巧妙契合广州塔一楼环形展廊的环形空间特点,以顺时针路线指引观众依次体验四大展区,运用整体性、活态性的展陈理念,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展示、音视频展示等形式,力求勾勒出湾区非遗同宗同源的生动画卷。

本次展览汇聚了30余项独具湾区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包括粤剧、广东剪纸2项人类非遗代表作,中式长衫制作技艺、香云纱染整技艺、广绣、莞香制作技艺、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佛山彩灯、端砚制作技艺、新会葵艺、广东音乐、南音说唱、醉龙舞、广东醒狮、咏春拳、行花街等2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多项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征集展品100余件,反映了湾区非遗的典型风貌和最高水平。

“这次拿出来的真是好东西”,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负责人董帅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展出的作品有多件大师代表作,包括端砚、石湾陶等广受关注的品种。

记者了解到,展览现场还特别设计了系列互动打卡体验点,让大家能够直观地感触非遗。深圳非遗“沙头角鱼灯”主题艺术装置,巧妙设计出以鱼灯为形象的鱼龙飞舞;广东醒狮题材打卡点“狮头”与周边造型墙巧妙构成一个“同”字,造就了一个绝佳的合照点。


在展览中看“生活” 在对比里阅“流变”


在展览现场,“与子同袍”“精工匠作”“粤韵悠扬”“同宗同源”四大板块将围绕“衣”“用”“娱”“俗”的不同主题穿插交织。

在“与子同袍”展区中,将可以看到湾区特有的服饰文化系统:优雅的中式长衫、斑斓的广绣时装、喜庆的钉金绣裙褂、轻柔的香云纱、质朴的客家服饰、华丽的粤剧戏服……“精工匠作”展区偏重于工艺,可以看到由端砚、白沙茅龙笔和木雕等组成的湾区版“文房四宝”,来自广州、澳门、香港的技出同源而又风格迥异的广彩、牙雕,由佛山灯彩和广州红木宫灯交相辉映的华灯盛景,还有新会葵扇、东莞莞香、石湾陶塑等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日常生活好物。“粤韵悠扬”围绕传统表演艺术,在这里可以听到最具典型性的“岭南好声音”——粤剧、广东音乐、南音说唱……“同宗同源”展区围绕民俗,西江流域“鸡公头”和东江流域“大头狗”双舟邂逅,“醉龙”和“人龙”二龙偶遇,还有醒狮、舞鹤、舞麒麟、行花街、扒龙舟、礼天后、游波罗……

董帅介绍,此次展览并没有采用非遗展中常见的按照类型或者品种来展示的方式,而是精心设计了生活化的场景和氛围,将非遗项目安排在其中,旨在让观众感受非遗的本源——生活。而将不同地区的相同或相似品种对比展示,也是希望让大家能看到非遗发展过程中在不同地方的流变性,感受传统非遗的多样、丰富,“比如说,广州牙雕我们选择了张民辉大师的作品,它是不上色的,而香港的牙雕是上色的;又比如谭广辉老师的广彩,很突出金碧辉煌的特色,而澳门的广彩,一眼看上去就不一样。”


通过非遗 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同宗同源


主办方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共建“人文湾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彰显独特文化魅力,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在广州,通过开办“粤港澳南音名家汇”“粤韵同声——粤港澳粤曲唱作竞演”以及广府庙会“大湾遗珍·粤港澳非遗荟萃”专区、“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等非遗活动,广州市主动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促进湾区城市间交流合作。

专家指出,非遗是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共建人文湾区的珍贵资源。粤港澳联合申报的粤剧,粤港澳共同的节日喜庆符号醒狮,沿着湾区水域游龙探亲的扒龙舟,武馆遍及湾区各地的咏春拳、蔡李佛拳,你中有我的“广彩”和“港彩”……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无不诉说着大湾区文脉相连的历史和情愫,湾区人文精神内涵也在融合发展中不断丰富。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图/主办方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