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黄宗羲未竟之巨作
其子孙后学耗费140余年完成
中华书局1912来首度
点校出版的镇宅大书
今天推荐给读者的镇宅大书《宋元学案》,由中华书局推出。
黄宗羲画像
原著者黄宗羲(号梨洲)是明末著名王学大师刘宗周的弟子,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与顾炎武、王夫之齐名。
他晚年先撰成《明儒学案》,继撰《宋元学案》,未完成而去世,由他的儿子黄百家续其业,也未能完成。后来又由他的孙子黄千人委托著名史学家全祖望续撰,全氏对全书内容做了重大的补充、修改和调整,基本上形成了今本的面目,但也未能全部定稿。直到道光间,才由王梓材、冯云濠两人根据搜集到的几种不同的稿本相互校补定稿并刊刻出来,这时距黄宗羲之死已有140余年。
《宋元学案》是一部比较全面地综合了宋元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思想资料,并以学案体的形式加以编纂的学术史专著。《宋元学案》一百卷,共有86个学案(其中9个分上下二卷);还有《元祐党案》《庆元党案》,这两个党案集中反映理学受镇压的情况;最后有《荆公新学略》《苏氏蜀学略》《屏山鸣道集说略》,这“三略”是作为理学的对立面看待,带有附录的性质。每个学案,都以一人或数人为案主(凡称“××诸儒学案”的,案主人数都较多)。
清代著名史学家全祖望曾说:黄宗羲“晚年于《明儒学案》外,又辑《宋儒学案》《元儒学案》,以志七百年来儒苑门户”(《鲒埼亭集》卷十一《梨洲先生神道碑》)。这里的“七百年”,是指宋、元、明三代,而其中宋、元两代约占四百年。
全祖望画像
从全祖望的话可以看出,《宋元学案》最初可能是分成两部书,或一部书分为两部分。两者合并的名称最初可能叫《宋元儒学案》(见乾隆《鄞县志·人物传·全祖望传》),后来简称《宋元学案》。
出版方介绍,研读《宋元学案》,事先应当多读一点当代学者有关宋元学术的著作,对一些主要学者的情况和学术思想有所了解,同时还要具备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古汉语修养,否则读起来如堕五里雾中,感到索然寡味,最后只能废书而叹。
我们今天阅读《宋元学案》,主要不是从中学习黄宗羲、全祖望等人对宋元学术的观点,他们的有些看法固然可供我们参考,但究竟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研究和自己的看法。阅读《宋元学案》,主要的好处是可以从中获得有关宋元学术史的许多具体、生动的材料,丰富我们的感性知识,从而启发我们去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