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坪工程

首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中科院院士陈凯先:中国新兴的生物医药公司成为创新药物开发的新生力量

日期:2021-10-18 11:37:11

10月13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创新发展主题论坛在上海张江召开。作为2021首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论坛聚焦制约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晕脑子”等思路性、理念性、方向性的问题,探讨产业环境、产业方向、创新理念、创新人才等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创新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

微信图片_20211014142255 (2).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药物化学家陈凯先在主旨演讲时,通报了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发展态势和国外医药领域发展状况,详细解读了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前沿和研发热点。

微信图片_20211014142147 (2).jpg

陈凯先表示,国内创新药的市场在不断扩大,目前仿制药还是占大多数,但未来10到15年,创新药将占市场大部分,仿制药占的市场会逐渐缩小。这和发达国家基本一致。“中国新兴的生物医药公司成为创新药物开发的新生力量,这些公司在上海非常活跃,特别在上海张江高度的集聚,所以这是非常好的方面。” 

麦肯锡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处在全世界的新药研发的第三梯队。第一梯队是美国一家独大,每年研发的新药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第二梯队是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每个国家的贡献是全世界的5%-12%。第三梯队是中国、韩国、以色列和印度等,每个国家对全世界新药的贡献是1%-5%。

2018年,这个情况就有很大的不同。从上市企业和研发新药数量这两个数据,中国已经处于全世界第二梯队的前列。在临床前研究的新药数量已经明显超过了第二梯队的其他国家。

陈凯先指出,生物医药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要实现两个重大的历史性的转变。从仿制转变到以创新为主;从生产大国转变成为科技强国。

目前,从医药市场整个的价值来讲,中国和美国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还有很多薄弱环节,从生产装备、控制装备,试剂、新药研发所用的很多仪器装备都依靠进口。“所以我们创新体系要完善,特别是临床研究,怎么能够更好的发挥它对新药研究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如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都是要待解决的问题。”陈凯先认为,要实现战略目标,首先就要完善中国创新体系的定位和布局,这是从国家层面上要考虑的。“要加强基础研究。因为没有基础研究,就不会有创新、有突破,不会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生命科学的生物技术前沿的基础研究,不仅孕育着新药发现的突破口,也不断更新药物研究的理念,创造医药产业的新形势和新业态。比如细胞治疗,如果没有这样的创新技术的突破,就不可能有这种新类型的药物出现。”

此外,要加强多学科技术方法的交叉融合,不断的创造很多新的策略和新的技术。“国际上的前沿科技我们要跟紧,国外出现的东西我们要跟上,而且要超越。国内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像中药、天然药这些我们都要把它发扬好。”

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陈凯先提出四点建议:以改革为动力,先行先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创新生态环境;以创新推动发展,努力成为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的策源地;以务实的作风,解决企业发展的痛点 和难点,培育有国内外影响的龙头企业;妥善处理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基地的关系,防止产业空心化,活跃的企业也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因素。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庆辉 周裕妩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庆辉 周裕妩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庆辉 周裕妩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