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以“共济未来驱动新生”为主题,2021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CAR-T细胞疗法的创始人之一卡尔·朱恩在内的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顶级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人,结合本土创新以及全球应用,分享各自领域的创新发展趋势和前沿性成果。
张伯礼在主旨演讲环节分享了中医抗疫成功案例,并介绍了当下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创新探索。
201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系教授迈克尔·莱维特同样是围绕前沿创新这一主题,在主旨演讲中结合大数据研究、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探讨了高科技手段在生物医学领域创新实践的全新路径。
美国科学院院士、CAR-T细胞疗法的创始人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教授卡尔·朱恩的演讲吸引了许多生物医药前沿研究者的关注。今年,上海连续斩获国内仅有的两个CAR-T新药,除了在行业和资本市场引起关注外,更点燃了许多肿瘤患者的希望。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詹余引认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发生显著变化:一是“源头创新”逐步成为行业焦点,二是大量初创企业已经成为创新的重要参与者。这意味着医药创新需要更大体量的资金投入、更长周期的先期支持。打造股权投资平台、将股权类业务延伸至股权投资的全周期都是为了更好支持产业发展、拥抱创新的举措。
摩根大通将借助产业周平台,首次在中国召开摩根大通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年会上海论坛。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表示,上海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逐步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中心之一,在投资环境、科研能力、人才储备等方面都走在前列。
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认为,中国已经成为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市场。今年,位于上海的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完成全面升级,也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研发链条中的地位。
美敦力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杰夫·马萨表示,中国有望成为下一代医疗科技和解决方案的摇篮,或至少成为下一代医疗科技和解决方案的重要创新基地。根据他的分析,中国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沃土,“中国的医疗科技生态系统以用户为核心。他们积极参与、热情投入。患者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接纳数字和移动技术。”他认为,这为医疗科技企业采用创新商业模式奠定了独一无二的基础。
开幕活动上,针对前沿创新趋势、产业发展生态以及行业全链体系,先后为生物制药前沿创新中心揭牌,并发布了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合作伙伴、生物医药“明日之星”榜单等一系列标杆性成果。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裕妩 陈庆辉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裕妩 陈庆辉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周裕妩 陈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