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广州珠江口区域的小谷围岛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牵手”: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策源地的中关村携手全国最成功的大学城,打造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并迎来首批入驻企业,为广州番禺区抢抓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注入强劲动能。
10月9日,番禺区重大项目签约动工投产活动暨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进驻揭牌仪式在广州大学城举行,共150个项目在番禺区签约、动工和投产。
这场活动上,“中关村”这一响当当的中国科技创新第一品牌的出现,引发颇多关注。
中关村与小谷围相遇,将发生什么?两者为何能“牵手”?坐拥大湾区“智核”的小谷围岛,又将发生什么变化?
▍小谷围岛崛起超级孵化器
这场活动上,举行了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进驻揭牌仪式。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广州大学城基地、广州大学城(广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番禺)海创人才科创中心、广州国际技术交易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广州大学城基地揭牌,宣布正式“开张”,并迎来首批企业。
根据项目介绍资料显示,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以创新创业办公和体验式商圈为两大龙头,全力打造广州大学城创新创业基地。力争在9年运营期内建成国家级孵化器、重点院士工作站和海外孵化器,助力大学城建设未来产业城、未来科技城。
在活动现场,中关村协同发展公司副总经理、广州中关村公司董事长张超表示,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将聚焦智能网联车、智能软硬件和智能产业互联网等方向,“我们将把中关村培育创新型企业的丰富经验引入到这里,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技术交易、公共服务等全链条的服务。”
这座江心岛上,未来将不仅仅有校园师生、科研人才,还将迎来大批创新家、企业家和实干家,他们将参与小谷围岛的一场巨变:从教育城迈向创新城。
▍为什么是小谷围?
两千公里之外的中关村,为何能与小谷围成功牵手呢?
张超表示,中关村之所以选中番禺一起合作,背后有三个“高度契合”。第一个是番禺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中关村的现有资源是高度契合。番禺区正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区大学城片区,中关村是全国这个领域里的领头羊。
第二个是番禺区特有的产业资源禀赋,与中关村企业资源和发展诉求高度契合。番禺区在整车制造系统集成方面有非常深厚的产业基础,而中关村在感知、算法、芯片等方面有丰厚资源,两者有强链补链的高度契合。中关村的企业也很容易在番禺区找到一些商机和应用场景。
第三个是番禺区培育创新创业环境的理念,与中关村是高度契合。众所周知,中关村秉承开放共享、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创新理念。而番禺区委区政府从营商环境、工作效率方面都很优质、高效,对待创新发展的渴望很强烈,具有很好的创新土壤。
张超表示,基于以上三个“高度契合”,对未来合作非常有信心,“作为中关村和番禺区第一个合作项目,我们相信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项目能够在番禺区整体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激活大学城,番禺是行动派!
广州大学城位于番禺区小谷围岛及南岸地区,总体规划面积43.3平方公里,大学城内有世界最大的科学中心,也有运算速度全球领先的超级计算中心,现已入驻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这里是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与人才资源最为富集的“智核”。
如何激活这座大湾区“智核”,让广州大学城的科创与人才资源,源源不断地注入区域发展,一直是摆在番禺区面前的一道命题。
为了破解这道题,番禺区一直在努力。
目前,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已引进一批高质量项目,其中广州大学城(广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番禺)海创人才科创中心等项目已落地建设,未来青创汇将加快培育壮大一批高质量、高成长的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着力打造成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引擎。
番禺区方面表示,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落实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规划,深化广州大学城校地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围绕大学城科技创新片区,依托广州大学城创新和人才资源,聚集创客、风投、项目、孵化器、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构筑全球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新高地,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流创新生态圈。强化校地合作,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业孵化载体全链条体系,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和各类人才,让创新者在这里找到创业的土壤,让青苗找到苗床,让广州大学城和创新城融为一体,更好的发挥广州大学城粤港澳大湾区“智核”的作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 肖桂来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钻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