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坪工程

《我在考古现场》|北大专家齐东方带你亲临丝绸之路考古现场

日期:2021-10-08 16:24:15

《我在考古现场》

穿越古今,实地探寻。

一线考古专家

引领读者神游丝绸之路

还原鲜活的历史。

近日,北京大学著名考古专家齐东方的新书《我在考古现场》由中华书局推出。

t01d36116943da469a4.jpg

本书作者从西安、碎叶、撒马尔罕、布哈拉、伊斯坦布尔带领大家重走丝绸之路,感受古代文明现场。

t015829e16a72fcda0d.jpg

作者通过自己考古生涯中值得铭记的经历, 比如青海都兰吐蕃大墓的发掘,对海底沉船“黑石号”的探密等等,看考古现场,读出土文物,亲眼见证遥远的历史,亲手探索未知的文明。

2013112015523.jpg

本书有大量考古现场照片及精美文物照片,是不可多得的考古视觉盛宴。

t011421e80ab4c721e2.webp.jpg

记者推荐:

欣赏异域风味的精美器物,感受壮美的丝路传奇,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分享鲜为人知的考古生活。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四色印刷。装帧精美,特种纸护封+裸背装,值得收藏。

U136P4T8D2049776F116DT20091231171359.jpg  

作者简介

齐东方,1956年出生于辽宁昌图。1982年吉林大学历史系毕业,198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1992年获博士学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导师。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教学与研究。出版独立撰写、主编并参加撰写的学术专著《唐代金银器研究》等19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主要包括墓葬制度研究、金银器研究、马具研究、玻璃器研究、丝绸之路研究、唐代陶俑研究和吐谷浑余部历史的研究。另有文化普及类文章百余篇。

虞弘墓里惊现波斯风情浮雕.jpg

精彩书摘:

“江心镜”的启示

“黑石号”里铜镜很多,有几件值得特别关注。这面“江心镜”,品相不好,而且中间断裂,但在我看来,它是沉船铜镜中最重要的发现。铜镜上面有字,非常清楚:“扬子江心百炼造成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于扬州”,这二十几个字的信息量很大。

历史文献里曾提到过“江心镜”:

扬州旧贡江心镜,五月五日扬子江中所铸也。或言,无有百炼者,或至六、七十炼则已,易破难成。(《唐国史补》卷下)

扬州每年贡端午日江心所铸镜。(《旧唐书》卷十二《德宗纪上》)

唐人认为,铜镜经过反复冶炼、熔铸后,会愈炼愈精、愈清,称之为“百炼镜”。这种“百炼镜”产于扬州,在扬子江中制造,也叫“江心镜”,供给宫廷使用。

t016111d35e7e81e6c5.jpg

过去有个现象令人难解,就是唐代的镜子在各处馆藏得特别多,但从未见刊布和展示的“江心镜”,在以往考古发掘中也从未见过。“黑石号”里“江心镜”的发现,是其首次展示在人们面前。

这面“江心镜”的纹样也很罕见,背面是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旁边是八卦文。纹样特别,是否暗示着用途也特别呢?铜镜能反射光线,映出物象,基本用途是映面照形。但古人还相信镜子具有预示凶吉、避邪免灾等神奇的功能。《太平广记》卷二三一载,扬州进奉的水心镜(即江心镜),在长安存于内库,后来天宝年间有大旱,这面铜镜在天宝七载(748)被道士叶法善寻出,用作道家祈雨的法事活动。

江心镜.jpg

有的墓葬的墓顶上镶嵌铜镜,为辟邪之用。日本天台宗三祖圆仁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开成四年(839)五月二日……“日没之时,于舶上祭天神地祇,亦官私绢,绞缬、镜等奉上于船上住吉大神”。其中特别提到了船要出海时,在祭祀活动里就要用到铜镜。另外,古人造船时船头会放一面铜镜。“黑石号”一共出水了四十多面铜镜,品相都不一样,所以当时存放的位置肯定不一样,或许江心镜就不是一般的商品。很可惜,“黑石号”也不算是真正的水下考古,当时看到好东西就往上捞,无法像考古那样,每一个东西出土都标上号,记录每件器物在船上的位置。

德国人、新加坡人当时没把这个品相不好的铜镜当回事。了解了上述情况后,这面铜镜成了沉船出水文物中的重要发现。

我在考古现场lt.jpg

《我在考古现场》

著 者:齐东方

中华书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