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到来之后,广州文艺青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抗“疫”的决心和战胜疫情的信心。近日,广东音乐曲艺团优秀青年高胡演奏家麦毅和大提琴演奏家梁静合作,两种乐器“云对话”,共同创作抗“疫”作品《休戚与共》。
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麦毅表示,这首作品是在家用手机录音完成的,“虽然跟以往在专业录音棚录制的效果有不小的差距,但能在这个时期用音乐给大众送上温暖和鼓励的力量,我觉得或许可以忽略设备方面的差距”。
听听这首《休戚与共》——
麦毅(资料图片)
作为广东音乐曲艺团优秀青年演奏员、广州市委宣传部青年英才培养对象,麦毅2012年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其演奏音色饱满、清脆而明亮,演奏技巧娴熟、流畅,风格洒脱而细腻,情感表现细腻而丰富。最近两个月,麦毅一直留在广州,“本来我们是有演出任务的,因为疫情后演出任务暂停了”。虽然演出任务暂时取消,但麦毅并没有暂停乐器练习,“平时一般是每天练习两三个小时,最近宅在家里,就把茶余饭后的时间也都用起来,所以练习的时间会更多”。
“宅”在家里,心系疫情的变化。当接到乐曲《休戚与共》的演奏邀请时,麦毅马上就答应下来,“希望用音乐,在这段时间给人们带来温暖和鼓励”。
高胡和大提琴的合作(资料图片)
《休戚与共》由著名音乐人隋晓峰作曲,表现了中华儿女同呼吸共命运,开创美好未来的主题。这个作品是高胡和大提琴的重奏,演奏中,高胡的欢快明亮与大提琴的浑厚深沉完美结合,中华民族艺术与西方文化的交融辉映,形成别具一格的风采。
麦毅认为:“曲子前段描绘的是疫情的爆发时人们紧张的情绪️,医院里医生护士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的情形似乎就在眼前;音乐中段,有对牺牲者的不舍和缅怀;音乐尾段,表达我们迎来成功抗击疫情的曙光!在这首作品中,我们感受到最美逆行者的无私,感受到邻里间的互助,感受人间的真善美。”
除了录制《休戚与共》外,麦毅这段时间还有不少“云上”的音乐尝试,“跟一些音乐爱好者一起玩了一把网上云合作。我们构想的是,大家好比在一个‘云上排练厅’,你录一段我录一段,最后合成一个作品。可惜最后因为大家手机版本不同等各种原因,呈现的效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完善”。虽然创作未达预期,但麦毅认为:“过程是很特别的。我想我们以后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呈现一个完善的作品。”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莫斯其格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