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11月27日,中山市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创享会走进民众街道。这些青年社会组织代表中,有本土文化设计师、文创餐饮主理人、老旧建筑活化设计师及非遗文创设计师等,大家走进水清岸绿、白鹭成群的岭南水乡,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1954年,中山民众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的36名青年组成突击队,下泥、插秧、施肥、除虫……他们活跃在各种“急、难、险、重”生产任务中,以青春作笔绘就奋斗人生。1955年,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毛主席为《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写下了“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一部分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的时代尤其是这样……”的按语。“四最”按语激励一代代青年人。参观团一行在“四最”按语学习园重温了这段历史。
在参观了民众街道东胜小学、农耕文化研学基地、新伦村文化驿站、“四最”按语学习园和民众三宝沥碧道后,在绿茵场创享会上,青年社会组织代表、重大工程项目平台青年代表、青年设计师代表组成的青年团,与市文广旅局、市农业农村局、民众街道相关负责人围坐在一起交流。与会代表以《中山青年上“新”了》为题,拉开了这次创享会的思维碰撞,来自各领域青年社会的代表们,就如何开发本土文创产品、开展旧城建筑活化改造、非遗文创、城市形象推广、产业创新发展等建言献策。
创享会上,不少青年们纷纷表示,为把中山建设得更加美丽,当代的中山青年要像青年突击队一样,坚守理想信念,抓住黄金时期,勤奋学习、增长才干,练就过硬本领;要像青年突击队一样,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努力解决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像青年突击队一样,打最硬的仗、攻最难的堡垒,以一往无前的历史担当,以“碰到石头当蔗渣”的拼搏精神,奋力把中山建设得更加美丽;要像青年突击队一样,勇闯无人区、敢当探路者,不断创造“中山传奇”,接力前辈续写更精彩的“春天的故事”。
据悉,团市委今年通过开展一年4期的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为青年社会组织搭建一个跨界沟通的平台,让青年领军人才了解中山如何推进乡村振兴,青年人能以何种方式参与其中,这已是第三期。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徐钧钻 通讯员 张燕鸿 胡绮嫦
◆图/通讯员提供
◆编辑:唐益
◆二审:蓝运良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